
新华财经丨山东组建百亿纾困基金 上市民企将获救助
发布时间:
2018-12-29 08:32
来源:
浏览量:
为帮助山东民营企业渡过资金难关,缓解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及股东股权质押风险,山东依托两家省属企业——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和中泰证券,联合相关金融机构正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上市公司纾困基金群,首期规模约40亿元,近期将对2家上市公司出手救助。
相关数据显示,山东共有A股、B股上市公司195家,截至10月底,大股东质押率超过60%的有61家,占比31.28%,其中7家上市公司大股东质押率已达100%。
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少明对新华财经表示,在资本市场非理性下跌的危难时期,通过组建市场化基金,帮助有发展前景的上市公司大股东纾解股权质押困难,以及用于缓解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,推动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,有助于发挥上市公司龙头作用,带动山东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。
山东将分别组建债权、股权两类基金,债权基金主要化解上市公司大股东股票质押风险,股权基金用于参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、引进战略投资者等资本运作,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,也用于通过协议受让、大宗交易等方式受让大股东股份。
中泰证券董事长李玮向新华财经介绍,基金为民营上市公司纾困的主要方式,一是对于符合产业政策、发展前景良好的民营企业,受让或认购企业部分股权,且不谋求企业控制权和经营权。二是对于未来有偿付能力的民营企业,以股票质押、受让债权或收益权、购买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,为民营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支持。三是综合运用债转股、债权债务重组、协议转让等方式,对民营企业进行财务投资,帮助其健康稳定发展。
据介绍,山东设立的100亿元纾困基金中,中泰证券和山东国惠以自有及合法自筹资金各出资10亿元,银行、保险、证券等金融机构出资不少于80亿元。山东国惠介绍,目前与其签署合作协议或出资意向函的金融机构中,中国民生银行济南分行认缴出资不超过65亿元,北京银行济南分行认缴出资不超过20亿元,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认缴出资不超过20亿元,金融机构总认缴额度达到105亿元。
作为出资方的两家省属企业,山东国惠和中泰证券各有特点,一家是山东省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,一家是全国大型综合类券商,在提供资金服务同时,还能为上市公司提供财务顾问、投资银行、兼并重组、业务资源等多方面服务,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东凯对新华财经说,他们本着“救急不救穷”的原则筛选救助对象。“救急”主要指上市公司或大股东已经或即将发生明显的流动性困难,且该困难对上市公司的运作和生存具有潜在危险,但这种流动性困难应是暂时性的,而不是长期经营和管理不善而引起的。“不穷”主要包含稳健经营、风险可控、有核心竞争力、有发展潜力、管理规范、信用良好、财务透明等要素。
山东从风险紧迫程度、行业属性、企业运营指标三个维度来选择救助对象,重点帮助区域内的产业龙头、就业大户、战略新兴产业等关键重点民营企业纾困。除了上市民企,山东省的纾困对象还包含公司治理规范的民营大中型企业。山东国惠介绍,近一个月以来,已尽调接触15家上市公司,近日即将纾困2家。
在此之前,山东国惠已使用自有资金2亿元,认购特锐德股东发行的可交换公司债券,缓解股东质押风险;使用自有资金2.5亿元,向山东墨龙提供委托贷款,置换上市公司高息负债,缓解其流动性风险。山东国惠还发行了10亿元纾困专项公司债券,是山东省国有企业发行的首单纾困债,是全国第六单纾困债券。
在风险防范上,山东国惠相关负责人介绍,纾困基金一旦出现亏损,他们必然承担责任,因此他们广泛走访企业,严格甄选纾困对象。他们把所有项目统一纳入风险管控体系,坚持以下原则:一是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;二是主要针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、有前景的民营企业进行必要财务救助;三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,不加大公司杠杆,严防国有资产流失;四是个性化纾困,不搞大水漫灌,一企一策制订纾困方案;五是提供增值服务,确保短期救助与长期发展相融合;六是坚持价值判断,避免投机思想,落实严格增信措施。
业内人士反映,当前金融严监管态势与纾困救急存在一定矛盾,金融机构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差异,尤其对平层、结构化产品的理解,各家尺度不一,导致纾困方案转换为产品时,存在诸多掣肘因素,且审批时效低下。此外,提供纾困资金只是解决了短期问题,从长远看,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强产业规划引领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为民营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更多动力。
(来源:新华社)